新聞中心 藝術園地 散文

我和我的祖國

——自行車篇

2019-07-01 17:06    來源:規(guī)劃發(fā)展部    作者:李康柱

        我出生于70年代的陜西高陵農(nóng)村。童年時代,農(nóng)村人出行的主要方式是步行。

        那時縣城每年都有冬季物資交流會。交流會上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其中最吸引我們的是馬戲表演,也就是雜技、魔術表演等娛樂節(jié)目。那年我第一次看見雜技演員騎獨輪自行車的表演,還有自行車飛車表演,這些表演有的妙趣橫生,笑得人前仰后合;有的險象環(huán)生,嚇的人面色蒼白。自此自行車就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7年是我們?nèi)叶疾荒芡鼞训囊荒?。那年我家買了輛紅旗牌自行車。那個年代的自行車基本是紅旗、飛鴿、永久三大國營自行車廠的產(chǎn)品,那時的自行車不像現(xiàn)代自行車有這么漂亮的造型、多彩的顏色。那時農(nóng)村人買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28加重型。渾實的三角架車身,結(jié)實的加重輪胎,厚重的載物架,可以用來帶人,也可以載貨物,在當時確實是“一車到手,出行無憂”。自行車買回來后,哥哥用綠色塑料帶仔仔細細的把車架纏了一遍,防止被磕碰掉油漆。姐姐每天都要把車子擦得干干凈凈,沒有急事的話就盡量不用。要是我和弟弟想去碰一下,馬上就會被哥哥趕走。我和弟弟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大人們騎著自行車瀟灑而去的背影。

        在70年代農(nóng)村,自行車與婚禮的結(jié)合,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婚俗,一直持續(xù)了近20年時光。那時無論誰家結(jié)婚,都是用自行車帶新娘、載嫁妝。條件好點的,會找臺拖拉機拉嫁妝,但新娘子是不坐拖拉機的,必須找個車技好的人,用自行車把新娘帶到新郞家。自行車的裝飾是必須的,用紅綢子扎個大紅花,掛在車頭上,喜慶的氣氛馬上撲面而來。由新郞家派出的自行車隊,要給新娘家?guī)?ldquo;四色禮”。“四色禮”因地域稍有區(qū)別,但有兩樣必不可少:一大塊帶骨的肉,寓意兩家人以后就骨肉一家親;一根九節(jié)蓮藕,寓意新郎新娘永久心連心。“四色禮”都要用紅綢包裹,再放上大花,鋪上紅紙剪的雙喜連體字。所有東西都放在自行車馱的老籠里,運輸中需要特別注意,蓮藕一定要包裹得仔仔細細,千萬不能斷了,否則就很不吉利。

        新娘在娘家嫂子的攙扶下坐上自行車,然后換上一雙新鞋,再給鞋底貼上一張紅紙,確保新娘腳上不能粘上娘家的土。新娘的懷里要揣面鏡子,稱作“照妖鏡”,據(jù)說路上能辟邪穢之物。鞭炮響起來,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帶隊,娘家送親的人都騎自行車,誰家的車隊越長,誰家的人氣就越旺。如果路上遇到別的接親隊伍,雙方的新娘一定要互相交換手帕,這樣對雙方都吉利。那時的婚禮的特點是熱鬧又不失經(jīng)濟、簡樸又不失莊重。

        那時鄉(xiāng)風鄉(xiāng)俗很是淳樸,誰家有紅白事,全村人都來幫忙。別看平時哥哥把車子看的很嚴,不讓我和弟弟碰,但如果村里有誰家娶媳婦嫁姑娘,誰家有人看病抓藥,誰家要走親訪友,只要有人上門借車,都是有求必應。有一次,鄰家王哥借車去縣城給家人看病,回來時天已經(jīng)黑了,在下坡時不小心碰上一塊石頭受了傷,自行車的鏈條也摔斷了,只能推著回家。第二天媽媽知道了這事,特意用手帕包了8個自家蘆花雞生的蛋,和爸爸一起探望了王哥??粗孕熊囁こ赡莻€樣子,王哥不停的道歉,爸爸說只要人沒事就好,車子修修就行了。

        直到上了初中,我才開始學騎自行車。手指碰破過,膝蓋磕破過,車子自然也沒少摔過,最后總算學會了。此后這輛車載著我和弟弟從初中一直到高中,等我們高中畢業(yè)了,這輛功勛級的自行車也衰老的很厲害了:除了車鈴不響,車身到處都響。后來家里買了輛嘉陵輕騎,這輛自行車才退居二線。大家對它太有感情了,舍不得扔掉,就一直放在家里,直到2000年才光榮退役。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中央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偉大決策。2006年1月1日,我國全面取消了農(nóng)業(yè)稅,它標志著我國歷史上整整2600年的農(nóng)業(yè)稅成為了歷史。農(nóng)民告別了“種地納糧”的歷史,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空前高漲,繁榮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買摩托車和電動車的人越來越多,有了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人們的出行半徑明顯擴大了,人們的交際范圍也明顯擴大了。越來越多的人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家自行車經(jīng)歷的二十多年風風雨雨,也是農(nóng)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后,農(nóng)村從貧窮走向富裕的二十多年,它見證了農(nóng)村人從步行、自行車出行,再到輕騎、摩托車、電動車出行的交通工具發(fā)展史。

        2014年,我和弟弟同時買了屬于自己的小汽車,雖說不是名貴豪車,但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父母都80多歲了,行走不便,以前的摩托車、電動三輪車他們已經(jīng)用不上了。有了能遮風擋雨的小汽車,我們可以經(jīng)常回家看父母了,帶著他們到附近旅游,外出改善一下生活,也常帶他們?nèi)ゼ?,重新感受一下我們童年趕交流會的場景。

        隨著人們綠色生活、低碳出行意識的不斷提高,很多城市著手實施摩托車限行政策,在城里,自行車又逐漸回歸到人們的生活中。各類騎行團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這些車隊專業(yè)的裝備、拉風的造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景區(qū)內(nèi),單車和雙人自行車成了家人兜風賞景的首選;成雙成對的情侶在自行車上灑下一路的歡聲笑語。 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共享單車迅速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里,掃個單車成了很多人出行最時尚的選擇,它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科技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未來的自行車,又會以什么樣的面貌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呢?

-->
  • OA系統(tǒng)
  • 企業(yè)郵局
用戶名:
密 碼:
友情鏈接:
網(wǎng)站首頁 | 公司簡介 | 建言獻策 | 企業(yè)郵局 | 聯(lián)系我們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黨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營銷部:0913-5182135
  
版權(quán)所有 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 2024 陜ICP備05004228號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