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恰逢下峪口街道有集會,我和老公帶著孩子就去趕了一回集。天氣特別好,萬里無云,雖然已經(jīng)立冬,但是太陽照到人身上,暖洋洋的讓人恍惚有了初秋的感覺。
離上次趕集都過去幾年了,以前趕集都是在我們原先住的西莊鎮(zhèn),下峪口趕集是第一次。剛走進(jìn)集市,耳朵里瞬間就充滿了熱鬧的聲音。入口的道路右側(cè)都擺著小攤,還是那種老舊的半人高的架子,臺面上賣的粘鼠板、菜籽、鍋刷、腳氣藥膏之類的小物件,詢問的人基本都是大媽大爺,我們都不感興趣。往里走,就到了集市的大賣場,場地的兩側(cè)擺滿了水果、干果的攤位,真是琳瑯滿目,伴隨著商販的叫賣吆喝聲,一派“豐收的景象”。攤位有一些是用一米左右的木板架子支起的,擺放著各種水果,有黃橙橙的香蕉,一抓一抓的排列在攤位上,有兩個拳頭大小的石榴,咧著嘴露出紅寶石一樣的果實(shí),還有像瑪瑙一樣的提子,包在紙包里,讓我想起了白居易的“猶抱琵琶半遮面”,還有用塑料盒裝的葡萄干、圣女果干、等等干果……有些直接是三輪車擺在攤位上賣,鴨梨、柑橘、獼猴桃、柚子堆得像小山一樣,上面都用硬紙板寫著10元4斤、10元10斤的字樣,價(jià)格比商場便宜了一半多,真是物美價(jià)廉。走過這里,往右轉(zhuǎn),又到了賣蔬菜的地界,景象和水果攤一樣熱鬧。
繞過這些攤位,下了左側(cè)的臺階,我們來到了賣小吃的場地。這里的小吃也不比市里小吃街差,各色小吃應(yīng)有盡有:有賣白面饸饹、羊肉饸饹、頁面、涼皮、油糕、讓面(音譯,是用大黃米做的)、還有孩子最愛的漢堡和薯?xiàng)l,果不其然,我家寶貝在漢堡攤位前就走不動了。每個攤位都坐滿了人,真應(yīng)了那句話,“民以食為天”,這會也到了飯點(diǎn),寶寶點(diǎn)了一個漢堡,在攤前默默等候,而我一直認(rèn)為集市上的羊肉饸饹是味最正的,也是趕集必吃項(xiàng)目,我和老公一人一碗,吃完后,寶寶去充氣城堡玩了。我和老公坐在攤位前休息,對面炸油糕的攤位是一對中年夫妻經(jīng)營,妻子和面、包餡,丈夫負(fù)責(zé)油炸,兩人動作基本沒有間斷,但是鐵鍋上的鐵絲架上的油糕、讓面仍然供應(yīng)不足,看得我食欲又上來了,選擇吃大約10年都沒有吃過的讓面,兩個放到磁碟里,撒上白糖,味道真不錯。讓面這種小吃是用大黃米磨粉后,用開水燙過和的面,里面包著豆沙餡,用油炸后,特別軟,年紀(jì)大的人特別喜歡吃。
飯后,我們走到與小吃場地相隔的賣衣服的場地,雖然和小吃、水果吃食攤相隔幾米,但是景象卻是兩重天,各個攤位前非常冷清,衣服基本都是棉褲、秋褲、毛衣等老年款式。我和老公轉(zhuǎn)到了一個賣圍巾、襪子的攤位,試了一條綠格子的圍巾,最后以23元的價(jià)格買下,付錢的時候,聽攤主的小女兒小聲嘀咕,今天就賣了一條圍巾。我一看時間,已經(jīng)下午4點(diǎn)了。
雖然賣吃食的地方很熱鬧,但是也改變不了城市化進(jìn)程的加快帶來的影響,鄉(xiāng)鎮(zhèn)集市已經(jīng)有些沒落,來這里轉(zhuǎn)的年輕人基本都是附近街道上和工廠的人,老年人居多。而在我們小時候,日常的果蔬、生活用品基本都來源于集市,每趕一次集,大人要買好多蔬菜、水果,因?yàn)樵儋I要等到下次集會,而臨近過節(jié),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也不為過,而現(xiàn)在街道、市里的超市、大賣場、大商場基本替代了他們的功能。
和老公感概一番后,我們提著買的鴨梨和小點(diǎn)心坐車回家了,結(jié)束了一天的游玩。
()
|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