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熄燈后,躲在被窩里,拿個手電筒,津津有味地念著臂彎里的那本卷了邊兒的小說,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被窩里的悶熱與發(fā)麻的手臂,沉浸在人物與故事的糾纏里,不可自拔。就算第二天困得睜不開眼,眼鏡的度數又長了許多,那蒙頭暢讀的樂趣卻帶給我們另一種酣暢淋漓的滿足。僅僅用了一個晚上的身體煎熬,就體驗了一場生活的盛宴,參與了一段愛恨情仇,怎么說都覺得值得。
小時候,這種體驗經常出現(xiàn)在我的夜里。由于家里管得嚴,跟文化課不挨邊兒的事一律不讓我做。課外書,僅限假期的時候可以借幾本名著看看,對于青春期的我來說,對課外書的好奇和求知程度大大超出了家長所設的界限。于是,我用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零用錢來買課外讀物,由于那時零用錢也不多,只能買點既經濟又快捷的雜志類的書來看。
《讀者》是那個時期最著迷的讀物,一篇篇心靈雞湯似的小故事既文藝又暖心,讓我愛不釋手。每個月買到《讀者》的那兩天,都是媽媽覺得我學習最用功的兩天,因為寫完作業(yè)后,我就把它藏在教科書下面,細細品讀,比平時學習時間延長了一倍還多。每個月兩本的發(fā)行量,成為了我小時候最期待的禮物。
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學習花那么多的時間可是成績卻沒有長進的我很快就引來了父母的懷疑,不久就抓住了我偷偷讀課外雜志的現(xiàn)行,于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收了我的零用錢。
但是,這點小挫折并沒有阻擋住我偷讀,而是廣開渠道,絞盡腦汁地去想更多辦法,比如在學校和同學們交換著看課外書。由于那時同學們家里的藏書也不多,但是種類卻很雜,看什么書都有趣的熱情,看什么書都有趣的讀書熱情,也因此拉開了我拋卻雜志開始讀長篇小說類書籍的序幕。從《安徒生童話》到瓊瑤,從《亂世佳人》到金庸,從《三個火槍手》到路遙……我,一天天地長大了。
大學,圖書館的大門隨時為我開啟,我有充足的時間走進去遨游,再也不用拿著手機在書桌里偷看,在熄燈后夜讀,但是總是覺得缺點什么,感覺沒有在被窩看書的樂趣。
現(xiàn)如今,工作了,有了孩子。忙碌的快節(jié)奏生活本該是拿手機閱讀更加方便,可我卻又開始懷念起那書本的香氣,捧在手間的感覺。趁著孩子學習的時間,我也拿起一本書,讀上一小段,又遇見了那種熟悉的感覺。
現(xiàn)在的家長,比我的父母都要開明得多,鼓勵孩子多讀課外書。我也是,希望我的孩子多閱讀,但是我總結了我的閱讀經歷后,開始刻意讓孩子對閱讀保留一定的神秘感。有一天,我偶然發(fā)現(xiàn),她自己在偷偷地翻看我讀的新書,那專注的樣子連我在她身旁她都沒有注意到。我心里在偷笑,覺得她一定也是有著和我當年一樣的體會。
偷著讀的書,才最有味兒。
()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