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一番“爭吵”之后,母親終于拗不過我,搬來城里我的新家與我們同住。
回想自己成家后的日子,似乎陪伴母親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基本再也沒有與母親長住過,偶爾也只是周末回家“片刻”停留,又或者來回接送七歲的“搗蛋鬼”兒子。自我在城里的新房裝修完后,曾幾次三番央求母親搬過來住,母親卻依舊堅持在農(nóng)村居住。母親總念叨:“多年來在農(nóng)村習(xí)慣了。去了城里,單元樓住不慣,出門也不認路,還是農(nóng)村好。”這樣幾個回合下來,我也就斷了念想。
今年入冬后,同往年一樣早早幫母親備好了生爐子的炭火,但未料想今年的冬天出奇的冷,“冬至”后溫度一路走低,竟都破了“零下十度”的關(guān)卡。眼瞅著室外冷風(fēng)嗖嗖,我下定決心,這次無論如何母親都得聽我的。就這樣,我如愿以償。
三九的天,窗外的北風(fēng)扯著嗓子呼嘯而過,偶爾吹響它獨有的哨子,引得路旁的樹枝“點頭哈腰”。窗臺內(nèi),母親坐在靠背椅子上,鼻梁上架著她那副“滿是傷痕”的老花鏡,借著光,擺弄著她從農(nóng)村帶來的那袋“寶貝疙瘩”。
“咋又忙活起來了……”我邊蹲在母親身旁,邊埋怨道。“家里的鞋墊都是外頭買的,不舒服也不吸汗,時間長了就穿不了了,多浪費啊!趁著手里沒活,我給你們做幾雙鞋墊,穿著舒服。”看著母親被皺紋覆蓋的雙手和指尖的裂痕,我欲言又止,拿起板凳坐在了母親的身邊……
只見母親尋出來“搗蛋鬼”兒時的舊衣服,順著鞋底腳樣剪了個大概,然后鋪在地板上,手指沾著用水和面粉打好的漿糊,將其粘上5、6層后,壓上重物,放在地板上烘干,待完全干透后做成“袼褙”。“這原本要放太陽底下暴曬的,冬季天不好,就放地板上烘干了。”放好后,母親從布袋里翻出鞋樣子,擺好針線筐,右手中指帶上頂針,便開始了她的“大工程”。母親先用錐子在鞋底上用力扎,然后捉了針,將針尖在發(fā)間篦一下,納入錐眼,當針尖在另一面露出一半時,便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針腳用力拽拉,偶爾還要借助牙齒嚙合的力量,隨著“嗤”的一聲麻線便隨針穿透過來,一個動作才算完成。由于長時間拉線,母親的手指勒出了一道道青色的痕,捏針的指尖也長滿了硬硬的老繭,數(shù)不清這道“工序”重復(fù)了多少遍,也記不清那青痕是覆蓋了幾層。
幾天后,母親的手里總能變出來整齊漂亮的千層鞋墊,鞋底密密麻麻均勻分布的針腳,記錄了母親無數(shù)次的拽拉咬牙扯線。鞋墊塞到鞋里,大小正合適,踩上去又舒服又實在,“搗蛋鬼”兒子鋪上鞋墊說什么也不換,母親的嘴角樂開了花,忙答應(yīng)著再多做幾雙。
忙了一天,靜靜坐下感受著母親一針一線制作的千層底兒,渾身的乏勁兒便解了多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母親親手做的鞋墊,我墊壞了好多,還有好多已經(jīng)下崗的舊鞋墊,可無論再破再舊,我都舍不得扔掉,因為無論我走到哪里,母親的鞋墊總能給我踏踏實實、安安穩(wěn)穩(wěn)的感覺,似乎一直在我身邊陪伴!
()
|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