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過端午,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佩香囊。這些有趣的端午習(xí)俗都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透過四角的粽子,回望千年前的汨羅江,可以望見屈原的半生坎坷,半生流離。他自投汨羅,留給我們的是不屈的氣節(jié),文人的風骨。那縱身一跳的悲愴,讓山河肅穆,讓百姓敬仰,讓歷史銘記。那優(yōu)美的楚辭,經(jīng)過歷史的洗濯,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足以流芳千古。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生于混亂的時代,雖出身貴族,卻對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切的同情。于是他開始尋求變法,意在使國家富強,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墒亲兎▍s為他引來了國內(nèi)舊貴族的嫉恨。他受這些人的排擠陷害,使曾經(jīng)對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變法圖強的楚懷王,對他產(chǎn)生懷疑以至于將他疏遠放逐。楚襄王當政后,更為昏庸,朝政日益腐敗,對愛國志士迫害有加。屈原高潔的品格,愛國的氣節(jié),反倒成了宵小之徒抨擊他的理由,他再一次被放逐。
雖然身體被放逐,然而屈原的靈魂依舊火熱。他將自己滿腔的激憤和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付于筆下,發(fā)而為詩,寫成了奇崛憤激、凄涼幽冷的楚辭。
在史記里的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屈原才高八斗,澧蘭沅芷,本該居于廟堂之上變法改革,富國強民,卻屢遭流放,半生孤苦。直至楚襄王逃難陳城,屈原在極度絕望的情況下自投汨羅,以此展現(xiàn)了他對于楚國的忠誠。
汨羅江收容了這個高尚而忠貞的靈魂,以翻滾的波濤撫慰亡魂,以奔涌的咆哮銘記先賢。
動蕩的時代給了屈原坎坷的際遇,卻沒有帶走他圣潔的品格,一曲《離騷》,已足夠他流芳百世。屈原走了,可他留下的光輝詩篇永遠照耀著我們,為迷惘的人們,燃起理想的燭火。
端午節(jié)因“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屈原而誕生,而屈原又因祈福消災(zāi)的端午節(jié)而被人們銘記。每年五月初五,人們包粽子,賽龍舟,以這種方式紀念屈原不屈的忠魂。
時至今日,“屈原”對于人們而言,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高潔的靈魂,更是一種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我們在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也是為了弘揚這種民族文化,紀念這種愛國之情。
()
|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